导语:在三国时期,除了我们熟知的魏、蜀、吴的主角,还有许多英雄豪杰与名将,他们的英勇事迹、智谋手段,至今被历史所铭记。这些人物中有天赋异禀的英才,也有经过磨砺的后天成材,有的为了忠诚愿意舍生取义,然而不管如何,他们的名字都已经深深刻画在了三国的史册上。比如曾经的荆州牧刘表,他不仅亲手结束了孙坚的生命,还凭借一己之力稳固了荆州长达二十年。刘表死后,他的三员猛将分别被曹操、孙权、刘备所得,其中刘备捡了个大便宜。那么,这些猛将究竟是谁,又经历了哪些风云变幻的事呢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。
曹操所得的猛将是文聘,荆州水军的都督。文聘出身荆州,从小便参军并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积累了初步的军功。刘表在看到了他的潜力后,决定调任他为荆州水军的指挥,悉心培养他掌握阵型布阵之法。文聘果然不负众望,不仅迅速掌握了水军指挥的技巧,且在不断的实战中逐渐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华。在刘表去世后,文聘的军功和职位使得曹操对他十分欣赏,接纳了他,且不忘重用。刘表去世后,文聘凭借自己在荆州的声望和职位,成为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。更重要的是,他向曹操提出了许多关于水军战术的宝贵意见,而曹操也采纳了这些建议,使得荆州水军在日后的战斗中屡次获胜。文聘一直留在曹军,直到因病去世,仍然肩负着重要的军事职务。
展开剩余69%孙权所得到的猛将则是甘宁。甘宁出生贫寒,年少时以劫富济贫为生,经常在江上打劫富商,因此被称为“锦帆贼”,因为他喜欢将抢来的蜀锦做成船帆,扬名江湖。为了剿灭甘宁,荆州水军付出了极大的努力,最终黄祖凭借兵力优势将其擒获。然而,刘表深知甘宁的军事才能,不忍心让他丧命,便设法保全了他的性命。甘宁因此得以活命,并在黄祖和刘表之间的权力斗争中存活下来。刘表死后,甘宁便投奔东吴,孙权早已听闻他的大名,欣然接纳了这位传奇人物。甘宁在东吴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曾带领仅100骑兵闯入曹营,杀敌放火,竟然安然无恙地返回。关羽败走麦城时,甘宁镇守港口,令关羽也不敢轻易接近。甘宁的勇猛为东吴赢得了不少声望,成为了孙权军中的一员重将。
而刘备得到的猛将是魏延。魏延自幼家境贫寒,早年丧父,凭借一身勇力在乱世中逐渐立足。年轻时,魏延便带领一群小弟参与了镇压黄巾之乱,凭借勇猛和才干在军中获得了初步的认可。然而,刘表并未对魏延给予足够的重视,尽管魏延屡次参与战争并获得一定的功劳,但他在刘表麾下始终未得到重用。因为魏延曾有过些许不光彩的过往,刘表对他始终抱有戒心,仅仅为他安排了一些没有实权的官职。然而,魏延并未因此灰心丧气,反而埋头积累经验,等待机会。
当刘表去世后,魏延看到刘备的实力逐渐崛起,便判断荆州必然会落入刘备之手,于是他主动开城投降,并迅速绑架了长沙太守,将城池交给刘备。刘备对魏延的果断与识时务十分欣赏,因此接纳了他。经过一番深谈,刘备发现魏延不仅勇猛,且具有不凡的军事才能,便将原本由张飞担任的汉中太守之职交给了他。魏延镇守汉中时,虽然曹魏派出了数次十万大军来攻打,魏延凭借精湛的防守和灵活的战术,始终守住了汉中的阵地。魏延的表现使得刘备的蜀汉政权得以稳固,成为了蜀汉军队的重要支柱之一。特别是在蜀汉将领一一去世后,魏延更是成为了诸葛亮的得力助手,屡次与其共同征战。
结语:魏延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至今仍存在争议。一方面,他被许多人认为是蜀汉的忠臣,从未有过叛变的想法;另一方面,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隐藏的权谋家,直至其对手消失后才开始露出真面目。魏延提出的奇袭长安的战略本来有可能成为蜀汉翻盘的关键,只是未能得以实施。最终,他由于与同僚的关系破裂,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魏延的命运可谓充满戏剧性,既是蜀汉政权延续的重要人物之一,也是蜀汉悲剧的见证者。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